众所周知,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,他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。他敢说敢为,他更敢于四处放火、四面树敌。他敢于否定历史,只要是奥巴马的,他都要各个击破、全面否定,这是一种成就,也是一种快感。他将国家当成自家公司来治理,顺眼的今天留下,看不顺眼的明天开除。昨天他敢拿俄罗斯开刀,今天他就敢向中国开打贸易战,明天他还想动一动欧盟。
当国会不听使唤时,他就自个儿在推特上发牢骚、自言自语,讲个人的主张和主见,他的推特风格犀利无比,无人能及,他经常在推特上发表一些惊人之语,有时甚至是语不惊人死不休,为此,美国官方发言人经常出来为他灭火。
特朗普深谙推特的奇功与妙用,这也是他在总统竞选时屡试不爽的手法。当他无法说服身边人接受自己的主张时,他就借用总统竞选的手法,在推特上自言自语,大放厥词,以此寻求舆论支持,或寻找追随者,他甚至希望形成既定事实,倒逼国会表态。他甚至不相信媒体,并借用推特的影响力与不信任他的媒体战斗。
今天,中国A股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独立董事。这些独立董事,他们并不满足于在上市公司董事会圆桌上的话语权,独立董事的职责也无法满足其畅所欲言的社会影响力诉求,因此,低调的独立董事并非其风格,他们更愿意做高调独立董事,并借独立董事身份进行市场炒作,当然,也可以反过来借市场炒作抬高独立董事身份及影响力。
事实上,独立董事只是公司董事会内部一个“很低调”的职位,其主要职责是在公司董事会上的话语权,代中小股东行使投票权或监督权,因此,独立董事不应该成为一个公众人物,他的职责及话语权也不应该超越公司范围,或者更直白的说,独立董事的职责仅限于公司内部董事会议。
不过,大家知道,许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都是学者充当的,缺乏实战经验的独立董事,很容易沦为一种摆设,因为具有“实战经验”的公司董事,一般很难将“外部”独立董事放在眼里,但碍于法律的强制,上市公司不得不设立独立董事职位,因此,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上的份量,大多数时候是“人重言轻”的,因此,一些不甘于做花瓶的独立董事,更愿意在微博上畅所欲言,以表达对独立董事话语权“人重言轻”的不满和发泄。
当微博独立董事言语出格时,往往需要上市公司出来澄清,并声明微博独立董事此时的身份不代表独立董事,不代表公司,而只是代表个人观点。
近日,有独立董事发微博称宝能用空手套白狼得来的钱,损害国家实体经济,建议国家监察委、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、证监会依法严肃处理,文章措辞严厉,引发巨大关注。
众所周知,宝能并购万科案发生在大股灾爆发初期的2015年7月,宝能选择在“全民救市”的关键时刻首次买入权重股万科,符合国家救市意志,没有政策错误。后来宝能不断买入万科,并动用了万能险筹资介入收购行动。事实上,当时我们并没有预设的制度和法规不允许宝能这样做。
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讲,宝能并购万科案是纯粹的历史遗留问题,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。实际上,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我国对普惠金融采用了包容的态度,金融创新步伐加大,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,进一步助推了金融创新,各类投资模式及融资方式不断翻新。相反,我国的金融立法却相对滞后,这也是一个边改革、边发展、边完善的过程。
宝能选择在2015年大股灾时期买入万科,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正义行为,但后来它借助万能险筹资继续扩大并购万科战果,应该是一种股权投资行为的本能延伸,但当时我国缺乏对此类并购的明文禁止或明确条款,这是监管跟进的“正常滞后”,也是我们对新生事物认识不足所导致的法制缺位和监管缺位,因此,当时保监会一直保持沉默,直到证监会出面指责这是一种“野蛮人”行为时,才引起保监会关注和态度逆转。
很显然,宝能并购万科,当时并未触犯已有的法律条款,但直至保监会后来出面指责时,它已形成了既定事实,在触发监管机构关注并介入后,宝能十分配合监管层要求,并停止了并购行为,同时承诺不会谋求万科控制权。这是认错的诚意与悔改。
在当时没有相关立法和制度设定的情况下,市场与舆论大多从道德层面指责和批评宝能,直至近两年保监会出台了系列保险资产管理及资产管理业务的新规,大家这才明白过来:宝能“过去”的并购行为确实违背了今天的“新政”新规。
说到底,宝能并购万科案是历史遗留问题,并非在今天的新政新规下的违法违规。因此,我们不应该拿今天的法规惩罚过去的宝能。历史的责任还是由历史承担吧!